這幾年,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巨頭紛紛吹響了向產業互聯網進軍的號角。如今,產業互聯網成為大趨勢幾乎已是所有人的共識。
產業互聯網改變的不只是產業本身,還有身處在產業中的企業。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經在默默發生轉變了……
網約車司機不是被滴滴雇傭的員工,自媒體也不是被今日頭條雇傭的編輯……
個體與平臺之間變成了協作關系,靈活用工從業者的個人價值因平臺而被得到了放大,企業也隨之更加節省了用人成本。
實際上,這是一個因就業環境變化而重新定義靈活用工的過程。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也推動了靈活用工模式在企業中的發展。
靈活用工風口的勢與時
靈活用工發展趨勢如何? 數據可以說明一切。
《數字經濟2.0報告》預測,未來20年8小時工作制將被打破,在中國有高達4億的勞動力(相當于總勞動力的50%),將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我雇傭和自我就業。
兼職貓平臺數據顯示,2018年企業的靈活用工崗位需求增量指數相比2017年,從3.1上漲到了8.5,增幅達到174%,增速環比上漲了287%,是求職靈活就業需求上漲的2倍。
為什么現在企業越來越愿意靈活用工?為什么現在人們越來越喜歡自我就業?答案是“勢”與“時”。
“勢”是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
當第三產業(服務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酒店、零售、餐飲等行業強勢崛起,這些產業天生就需要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口。
加上互聯網的催化,在平臺的賦能下,誕生了眾多新型的靈活工作者。
如電商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快遞員的劇增,外賣的興起讓騎手遍地都是,網約車模式的出現誕生了眾多的自由工作的司機,當然自媒體的發展也離不開微信公眾號的賦能等等。
“時”是最近的獨特環境。
眾所周知,現在處于經濟放緩的周期,加上社保由稅務部門征收,很多企業成本壓力巨大,或者裁員,或者優化人員,更多地在考慮從全職雇傭向靈活用工轉變。
舉一個例子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差異,一個企業同樣花費一萬二千塊一個月來招聘管理員工,在北京可能是兩個全職員工。
但是同樣可以把這一萬二拆成一個全職和1.5個兼職的用工成本,同樣成本下,員工的工時提升了25%,這就是靈活用工的價值所在。
實際上,這一幕已經在發達國家上演。據CIETT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日本“靈活用工”在人力資源行業中占比已超過40%,美國緊隨其后,占比34%;
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等歐洲國家“靈活用工”的占比均達30%以上,而中國的“靈活用工”的構成僅占到人力資源行業的9%,發展空間巨大。
“四要素”
解析企業應如何靈活用工
在現今的全面信息時代,靈活接受信息與快捷響應信息成為企業的核心需求,冗雜的層級架構、龐大的體量規模日益成為組織負擔,使企業無法根據多變的形勢進行靈活響應。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精簡人手以保持最核心的團隊,用“靈活用工”的用工方式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那么如何判斷企業適不適合進行靈活用工呢?“靈活用工”大規模的實現,是需要有四個條件的。
首先是供需條件。
如今企業用人成本越來越高,員工的招聘和培訓都需要時間、金錢的投入,而如今的90后及95后對于枯燥重復的工作容忍度越來越低,一線城市的跳槽率逼近20%,因此企業和員工之間都有“靈活用工”與“靈活就業”需求。
其次是法律條件。
靈活用工在我國是有相應法律支持的。一方面是《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允許非全日制用工及勞務派遣,同時2016年財稅47號文件里,“勞務派遣服務”被定位成人力資源公司給企業提供的各類靈活用工服務;
另一方面,《合同法》及《民法》允許企業與自然人達成合意進行提供勞務合作。
再次是技術管理條件。
靈活用工的管理,包括信息的發布、匹配、確認、考勤考核等等,是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與傳統的管理存在差異。靈活用工管理技術包含一個支付條件,即按時結算的條件。
最后是保障措施條件。
指的是靈活就業人員工作過程中意外、事故的保障,還有零工的支付保障。這四個條件滿足了,“靈活用工”的優勢才能完全體現。
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他們自身的技術管理條件和保障措施條件比較難實現,其自身要進行“靈活用工”會受到許多客觀阻礙。
但這部分企業的人員運作對于“靈活用工”的需求卻十分之大,這時候他們往往需要借助專業的互聯網人力資源“靈活用工”平臺來實現零工招募。
通過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獲得包括信息發布、匹配、確認、考核的一系列流程服務,使得企業可以將精力放在業務生產上,節省時間、人力成本。
寫在最后
在老一輩眼里,只有諸如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不僅體面,穩定的工作性質讓他們幾乎不會面對被裁員的風險。
時代的步伐不會終止,經濟結構不會一成不變。
2019年事業單位改革,大部分編制被取消,事業單位企業化,也讓一部分曾在體制內安享穩定的勞動者突然恐慌。
過去幾年里互聯網行業本是前途一片大好,卻在去年年底遭遇寒冬,幾大巨頭公司從基層乃至高管都有被辭退的案例。
再加上社保入稅這一項新政策,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無縫可鉆,一大批違規的中小企業有的吃力前行,有的已經走向滅亡。
種種跡象表明,“靈活用工”是眼下企業和勞動者們扭轉乾坤的一項利器,未來“靈活用工”模式將勢不可擋。
不僅是企業從激活組織,控制成本的角度,還是從國家政策導向,個體擇業和工作選擇等方向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選擇靈活用工。
因此,我們需要充分的研究和了解靈活用工對于組織管理和人力資源供應市場的適應情況,選擇合適的靈活用工策略。
![]() |
|